首页>话题专题

如何更好地立足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推动舞台艺术创新性发展?

时间:2022年08月0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乔燕冰
0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定文化自信,尤其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已经成为文化建设和文艺创作的重要主题。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和载体很多,博物馆中的文物、民间的非遗、旅游胜地的历史遗迹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为文艺创作和表演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素材源泉,关键是如何更好地实现‘两创’,我们需要在深刻理解其价值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实践措施和路径。”日前,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在京举办的“立足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推动舞台艺术创新性发展专家研讨会”上,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在主持会议时开宗明义表明题旨,也透出作为国家级文艺院团领军人对于践行“两创”的自觉意识和渴望加强实践探索的迫切心情。基于此,李六三、柳士发、黄琛、李晓松、李文亮、贾临远、李小雷、车钰、张利国、张宜、王鹤云等文博、非遗、旅游、网络传播和国风舞蹈创作等领域专家学者,以及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景小勇、高艾、史自文、沈晨、张蕾等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相关负责人及相关部门成员,就“两创”视野中如何推动舞台艺术创新发展等话题展开研讨。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局部

  深挖:历史本身就是最好的创作者,非遗为文艺创作提供了走进生活的钥匙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作创新取之不尽的源泉。而如何寻根觅源?怎样创造性转化?如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事高艾所言,“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在探索‘两创’时才能知道我们的根在哪里”。

  “我国是世界遗产大国,截至目前共有56项世界遗产,其中包括38项世界文化遗产,仅次于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二,且种类多样,价值内涵丰富,是舞台艺术创作的重要来源。”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六三首先着眼于文化遗产的价值挖掘。以该院主持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为例,李六三介绍,花山岩画创造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单体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岩画由壮族先人骆越人以赤铁矿和动物胶、血混合调制的颜料绘制,真实反映了壮族先民祭祀活动仪式、庆祝、娱乐等日常生活场景,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重要实证。以花山岩画为代表的文化景观类遗产,既具有丰富的艺术性、故事性,也充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再造,可为舞蹈故事创作、舞台布景、舞蹈编排等提供灵感。李六三表示,在该院牵头组织的首次中国石窟寺全国普查中发现,中国石窟寺共有5986处,石窟寺及其壁画、彩塑同样极富内涵,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服饰元素、乐器、装饰物亦可凝练于舞台服装、妆造、道具制作等。此外,李六三还强调了中国传统建筑、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可移动文物故事、海外流失文物经历、古籍文献、文物保护者事迹等资源之于舞台艺术创作的丰厚价值。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李晓松感叹,目前我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共计42项,位居世界第一,在国家和省市县四级目录体系中,国家级1557项,省市县10万项,2009年公布的全国首次非遗普查数字全国共有非遗87万项,如此丰富的资源可以为文艺创作提供深厚的滋养和保障。他介绍,通常将非遗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类,涉及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因此,非遗就是我们的生活,是我们看得见的乡愁,是我们回家的路,是人间的烟火气,是老百姓的生活。所以非遗为文艺创作提供了走进生活的钥匙。”

  “历史本身就是最好的创作者,很多文物背后的故事比想象的更美好更感人。”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柳士发强调,文物不仅包括历史旧文物,还有不断产生见证时代具有标志性的新文物。文艺创作、文化创新要扎根深厚的文化遗产和文旅资源中,使其树大根深方能枝繁叶茂。他认为,在“两创”理念指引的当下博物馆热、考古热、文化遗产热中,很多文化探索和文艺创作真正“让文物活起来”。央视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推出的《古韵新声》《赢在博物馆》等节目,舞蹈《唐宫夜宴》与河南省博物院的合作,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等,都在“两创”实践中有着成功探索,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在今天文化领域迎来的新国风、新国潮、新国粹大潮中,舞蹈《只此青绿》作为其中的标杆和典范,也激发更多创作主体乘势而为进一步突破。

  保利文化集团纪委书记、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李文亮则更关注“两创”中内涵精神的挖掘。他指出,文化艺术实践必须要有政治担当、社会担当和文化担当,应在“教”和“乐”之间找到平衡。而以舞台艺术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一定要把握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等重点内容,其中最核心的是人文精神。李文亮表示,文化和艺术工作者应展开对传统文化扎实的学习和研究,深入、系统、全面、客观地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在真正领悟其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以优秀文艺作品助推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元素

  转变:思维的改变,开启并推动了我们传统文化当代舞台转化的稳步进阶

  现象级《只此青绿》引发观演狂潮和“破圈”“国潮”等话题,《唐宫夜宴》等出圈作品助推博物馆和历史遗存成为旅游打卡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两创”的正确打开方式中被激活的同时也被赋予新的时代魅力。而何以找到个中秘钥?“转变”成为专家着眼的关键词。

  正如灵感来自文物、文化遗产的艺术创作会反哺和带动博物馆热、考古热、文化遗产热,这些热潮又会推动文艺的创新创造,如此良性循环形成了文化与文艺的螺旋式上升,而其起点,或许只是始于一种观念的转变。中国博物馆协会社教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黄琛以博物馆发展分析转变之重要。他指出,新时代催生了文博行业的新业态,推动博物馆文化产业创新性发展,促进博物馆相关文化业态优化升级,推动新生代文化消费主体,文旅融合形势下博物馆产业组织、跨界融合更加突出。在积极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实现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助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中,也为“两创”艺术创作的转变革新提供挖掘借鉴和融合开拓的启示和机会。

  技术与传播媒介的开发运用是抖音集团政务合作总经理贾临远的聚焦点。他介绍,抖音平台在推动文化艺术和现代技术融合方面做了多方面探索。“首先是技术赋能,让传统文化能走入寻常百姓家。从2018年开始文化艺术一直是抖音平台的重点发展方向,早期形式较为简单,到2021年抖音传统文化类直播超过一百万场。另外,传统文化类主播收入同比增长100%,还诞生了一些专门做传统文化的直播机构。抖音国家级非遗项目视频数量超过1.85亿,在137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中,抖音项目覆盖98.03%。另外抖音上音乐、舞蹈、影视、建筑、书法、戏曲、雕塑、绘画内容超过4亿多条,此前发起的‘我变脸比翻书还快’川剧变脸相关抖音系列活动播放量超过65.4亿次。很多表演艺术新人都在抖音上被大家认识,比如去年上海戏剧学院5个‘00后’女生组成的‘416女团’在抖音上迅速走红。”贾临远表示,文艺院团应加大对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观演新形式的探索力度。尤其在《只此青绿》《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作品已经“破圈”的当下,如何持续实现更大的突破?要在扎根线下扎根生活的同时,注重线上内容构建,且要有创作思维的大改变,重视受众思维、对象思维和视觉化思维,寻找受众的共鸣点。以传统文化为IP的文艺产品应着力探索更好的讲故事方法。《洛神水赋》作品中的很多创作思路来自于网络征集便给人颇多启发。

  转化与转变,更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总监沈晨强调的创作实践密码,由此实现集团传统文化主题创作探索的不断进阶。沈晨介绍,首先是创造性思维的转化。“2014年大型原创舞蹈诗画《国色》是集团首次尝试以舞蹈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搬上舞台。创作中我们尝试用色彩勾画中国传统文化,并融入丝绸、茶叶、太极、中医以及青花瓷。演出获得海内外观众的欢迎和赞誉,尤其是在美国十几个城市巡演,让外国朋友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给予创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以及对于传统文化不仅存于博物馆、书画中,更可转化于舞台的认知。这种思维的改变,推动了我们传统文化当代舞台转化的稳步进阶。”其次是舞台美学定位的转化。2017年,舞·乐《中国故事·十二生肖》实现又一次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作品以舞乐与生肖文化融合,解读其背后时间与生命的宏大主题,展现中国千年文脉的渊源传承。该作品在文化与美学上的成功开掘,也为此后《只此青绿》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是战略合作方向的转变。《只此青绿》是院团与社会合作全方位打造的品牌,让集团和主创团队集体打开了视野。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形成传播矩阵,让“青绿”家喻户晓。沈晨透露,集团即将推出的《东坡》将以世界视野讲述中国故事,《紫禁城》也将以中国哲学对话世界,皆会有全新的开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我们会始终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创造创新的艺术实践昂扬中国文化复兴的风帆!”沈晨说。

  (本文图片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提供)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

(编辑:张金菊)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