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话题专题

我们的村庄 | 楚东村:老院子里的“红色文化”

时间:2020年07月3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0

  编者按: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和湖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喜马拉雅推出《我们的村庄》湖南村落系列音频节目,节目聚焦“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省的传统村落,将十八洞村、板梁村、下灌村、高椅古村等传统村落的脱贫故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观念,最美最念不过家乡山水的乡愁乡念,娓娓道来,让听众从中感知村落文化所包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聆听音频讲述中感受十八洞村、板梁村等传统村落奔小康的脚步,感受现代化进程对传统村落的影响。节目还特别配以介绍村落的720度全景影像,网友收听的同时可直接通过全景影像观看村落现场,更直观体验画一样美丽的绿水青山和村舍民宿,围观美丽乡村建设,线上体验传统村落的优势旅游资源,探索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本期节目,由舒高和曾致一起为您介绍曾经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核心之一、以红色文化著称的传统村落——楚东村。

舒高、曾致——倾情发声

我们的村庄 ——楚东村(舒高、曾致倾情发声)

 

  楚东村   老院子里的“红色文化”

余健 春来楚东村

  楚东村,位于湖南省东北角的长沙浏阳,那是湖南与湖北、江西的交界处,楚东村正好位于大围山山口,守卫着浏阳的东大门。由于地理位置险要,上世纪三十年代,曾经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核心之一。

  为争夺这块根据地,这里曾经爆发过多次激烈战斗。1927年,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最重要的战斗之一——东门战役,就曾经在楚东村门口打响。那一年,毛泽东同志还考察了湖南长沙等五县的农民运动,写成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依据。

  如今,轰轰烈烈的革命年代已然离我们远去,漫步在楚东村这个以红色文化著称的小村庄,又总能勾起我们种种历史回想和回望。其中最具历史气息的,是这里一处名叫“锦绶堂”的深宅大院。

  这个大宅院位于楚东村正中心。它总共有108间房屋,19个天井,内部装饰极度精细,每一块木料都精挑细选,雕刻着各种历史典故、祥瑞纹样;书写着历代书法名帖,文学名篇。很显然,这样“土豪”的深宅大院,在当年的楚东村里,肯定不是寻常老百姓能住的。

  这个锦绶堂,当时属于本地的涂氏家族。涂氏家族是那个时候楚东村乃至浏阳一带非常有名的地主土豪,但他们在楚东村建起这栋地标式建筑,最初却和家族中一个柔弱的寡妇有关。

贺茂峰 大围山锦绶堂

  清朝晚期,时任涂氏当家人的涂文绶,娶了一个刘姓的年轻女子。刘氏为人正直善良,聪慧能干,赢得整个家族上下的尊重。但刘氏二十出头那年,丈夫就病逝了,风华正茂的刘氏一夜间成了寡妇。

  在那个年代,女子被要求从一而终,刘氏的人生刚刚开始就结束了。从此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深宅大院中独守空房,经历了三十三年度日如年的守寡生活,刘氏已经变成垂迈的老人,地方衙门把她守寡的事上报朝廷,清政府于是给她修了一座“贞节牌坊”。

  一个女子用三十三年的美好年华,换来了这么一块冰冷的石头,这对于今天的人而言是毋庸置疑的悲剧,但对于当时的涂氏家族来说,却成为一种敲锣打鼓、大肆炫耀的荣耀。涂家不仅动员全族人前来道喜,还修建了一座巨大的庭院来装点门楣,这座庭院就是今天的“锦绶堂”。

  今天,我们只能通过很多文学作品去揣摩,像刘氏这样的女子,在那样的年代,面对贞洁牌坊时内心会有怎样的所思所想。锦绶堂的这段历史,给我们实实在在呈现了封建礼教烙进妇女身心的枷锁。

  但在被封建礼教荼毒的妇女中,刘氏只是侥幸留下确凿痕迹的一个。从她小小的身影上折射出来的封建夫权,以及与之一体的父权、族权、地权、政权、神权,压迫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让他们喘不过气来,像刘氏那样默默的承受、忍耐、麻木、直至忘却。

楚东村

  要改变这样的人生,改变这样的乡村,改变这样的民众,改变这样的社会,唯有革命!

  1927年9月,由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在湖南、江西两省交界处爆发,革命的烈火成为燎原之势,很快烧遍了整个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1930年5月,彭德怀带领的红三军团攻克东门,苏维埃革命运动在大围山地区兴起。楚东村的锦绶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为了红军后方医院和没收土豪财产的保管处。

  1931年农历二月,湖南省苏维埃政府从平江开赴东门,锦绶堂又成了革命政府的办公地。同时在此办公的还有共青团湖南省委、省总工会、省反帝大同盟等。

  今天,我们还可以到锦绶堂北院的阁楼上,看一看当时苏维埃政府的油印室,墙上留有油印传单《纪念“三一八”告白军士兵书》。还有一处墙上公示着一份财务报表,报表的内容是1931年4月的政府收入,总计3700块大洋,每一笔收支都十分详细。时不时的,你还能看到墙上印有“男女平等”“平均地权”的标语,虽然几经风雨侵蚀,有些已经模糊了,但当年的各种革命斗争,却通过这些斑驳的痕迹,给我们传递出了历史的回响。

  不错,曾经作为封建权力和荣耀象征的锦绶堂,伴随着院门上的铜锁被打破,伴随着戴在农民身心上的枷锁被打破,迅速转化了它的存在价值。农会带着农民兄弟冲了进来,不义的财产被没收进来,革命的政府也搬了进来。

楚东村

  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曾经在这里孕育过;一种更加美好的生活构想曾经在这里被憧憬过;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的时代也曾经在这里被革命的群众努力争取过。伴随着锦绶堂大门的轰然敞开,伴随着后来无数先辈的奋斗和牺牲,新的时代慢慢到来。

  走到今天的锦绶堂,成为了历史的见证。在经历过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进入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今天,楚东村村民的生活已经是红红火火。

  大围山上,到处都种上了梨、桃、猕猴桃等水果,这里著名的“水果公园”就在锦绶堂旁边,各种水果应有尽有,尤其以水蜜桃口感更佳,有些精品水果,每斤能卖到十几块,外地人常年开着卡车到这里收购,成吨成吨地销往全国。楚东村人靠着自己的劳动,生活得越来越富裕。

  走在锦绶堂和“水果公园”之间,似乎行走在一条历史的分界线上:一边是一座老宅的前世今生,一边是一座新时代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果园画面。这条线洞穿了历史,连接着时代,反映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激励着人们为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懈奋斗。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进入观看全景影像

出 品: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

湖南广播电视台

喜马拉雅

出品人:谢 力

总监制:彭 宽  周晓晗

总统筹:张华立  龚政文

视觉总监:梁向锋

总策划:秦兰珺

总撰稿:詹乃德

统 筹:李 敏  苏 航  曾 致  赵海燕  朱一丹

摄 影:湖南省摄影家协会VR影像专业委员会

(编辑:高涵)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