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话题专题

影视作品修复,不止为让经典永流传

时间:2019年05月1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常 恒
0

  修复版电影《护士日记》日前宣布入围即将举行的戛纳电影节“戛纳经典”单元,一起入围的还有修复电影《盗马贼》,这是中国电影修复版首次在戛纳电影节展映;电影《那山那人那狗》4K修复版前不久在中国电影资料馆首映,让许多观众重温了那个发生于中国湖南乡间邮路上的感人故事;有报道称王家卫的全部作品正在进行4K修复工作,这些影片有望在2020年迎来影院重映……近日,接连出现的有关电影修复成果的消息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经典影视作品修复的关注。

  其实,影视作品修复并不是什么新话题。过去,电影拍摄多使用胶片,但胶片不易保存,时间一长便会出现污垢、划痕等问题,甚至有的材质的胶片由于燃点过低会发生自燃;老电视剧原始画质也普遍较差,同样存在大量存储带来的噪声、划痕等问题,这些便需要通过修复工作来解决。前几年,电影《东邪西毒》《泰坦尼克号》等的修复重映已经让人们看到了经典电影修复的吸引力。

  影视作品修复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让曾经的经典不再“沉睡”,为大家提供了高质量重温经典的机会,让经典有流传下去的可能。但笔者认为,修复经典影视作品的价值不应仅仅是“打捞”那些令人怀念的旧时光,也不是如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是缺少新作品的“炒冷饭”,经典影视作品修复背后所蕴藏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更值得关注与探究。

  首先,关于影视作品修复,最常见的一个疑问便是哪些作品值得、需要修复?影视作品修复既是“技术”也是“艺术”,以中国电影资料馆的老电影修复为例,他们有一个艺术专家组和一个技术专家组,前者依据“抢救为主,应用为辅”的原则,建立一个修复影片库,再由后者对其中的影片进行修复技术上的审核。这种筛选正是一个宝贵的重新整理、发现经典的过程,将对电影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基础且重要的作用。此外,由于过去的拍摄条件有限所造成的一些遗憾也能通过修复得到弥补,比如,修复版电影《盜马贼》使用了“高帧率”技术,使画面运动更加流畅,该片导演田壮壮就曾表示这部电影修复后令人“惊艳”。如此看来,修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升、完善电影的艺术品质。

  再者,影视作品修复的力量来自于哪里?除了有关部门的支持外,还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中国电影资料馆2007年启动了“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中国电影基金会2014年发起成立了“中国老电影修复基金”,由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等主办的“中国4K影像修复工程”今年年初启动。一些影视公司、互联网企业也已经开始投入到经典影视剧的修复中,比如,爱奇艺利用ZoomAI视频增强技术对《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红岩》《激情燃烧的岁月》等经典影视作品进行智能数字化修复;优酷2018年也启动了“经典影剧修复计划”,利用新技术,迄今已完成对100余部逾4000集经典剧集及20余部影片的修复。曾经只是播放视频的公司,到推出自制作品,再到影视作品修复,是文化企业对影视业发展贡献度的又一次提升,也是中国影视行业不断完善的表现。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修复后的经典影视剧有何出路?笔者以为,作为资料留存是其重要使命,但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以电影为例,上海国际电影节多年来持续展映修复版电影,北京国际电影节也有修复电影单元,修复版电影已经成为国际多个知名电影节的一大亮点,更多的修复版中国电影亮相各大电影节,既是对中国电影修复水平的认可,也进一步证明了部分早期中国电影的艺术价值在世界电影史中占有的重要地位。而修复版中国电影和世界上更多的观众见面,与中国电影新作交相辉映,也将更全面地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修复影视作品版权交易、公益展映播放、商业放映播放等方式,让经典影视作品的“生命”得到延续和增值。

(编辑:高涵)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