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 两座城池文化的个性与共性
艺术交流 VOL.《艺术交流》|陈思静

   


分染麻质水边风景鹤纹单衣东京都江户东京博物馆


《康熙六旬万寿图》印版(局部) 首都博物馆藏


中秋拜月图 首都博物馆藏


《近代职业大全》中卷(局部) 东京都江户东京博物馆藏


青色纳纱云鹤纹补单褂 首都博物馆藏

  作为“中日韩国际博物馆学术研讨会”的重要成果之一, 8月14日至10月7日,由北京首都博物馆和东京都江户东京博物馆主办的“都市·生活——18世纪的东京与北京”展在首都博物馆举行。展览的创意是在“中日韩国际博物馆学术研讨会”的合作模式下提出的,由两馆策展人员共同策划完成。 

  展览以18世纪的北京与东京为背景,通过两个国家城市博物馆所藏精品文物,从宏观城市功能与规划,到百姓的城市生活,再到丰富多彩的城市艺术,多视角、多维度地展示了清前期盛极一时的北京和幕府时期繁花似锦的江户。2017年,展览在东京率先拉开帷幕,今年8月14日移师北京。 
  “2017年展览在东京展出时,首都博物馆展品占2/3;此次北京展出,东京都江户东京博物馆展品占2/3。 ”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白杰介绍,此次展览共展出展品181件(套) ,其中日方展品112件(套) 。展览通过图片资料、生活民俗资料、工艺品等各类型展品,展示了18世纪北京与东京的城市面貌、城市生活以及东京的各类艺术发展,向观众介绍了两座城市的构造、生活以及文化,并探究两者的异同。一个时代、两座城池,物质生活所呈现的异与同,折射出两个国家文化的个性与共性。 
  18世纪的东京处于江户幕府的管制之下,18世纪的北京处于康乾盛世时期,两地政治安定,生活富足,尽显东方文化的城市共性。北京首都博物馆和东京都江户东京博物馆作为各自首都的城市博物馆代表,共同研究城市发展历史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把策划重点放在展现中日同一时期历史文化和人民生活的看点上,发挥城市博物馆展览的特性。因此,展览分“城市营造”“城市生活”“城市艺蕴”三个部分,对18世纪的东京与北京两个城市的发展史、生活和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 
  “之所以采取对比的形式,是因为我们了解知识结构都是从已知到未知,希望观众能从自己所在城市的生活迁移到同一时期另外一个城市,去了解他们的生活。 ”展览中方策展人张靓说。尤其是“城市生活”部分,从居住、服饰、经商、节日、育儿、教育、娱乐7个部分,对比展示了双城历史片段。 
  并列放置的《康熙六旬万寿图》印版、日本的《熙代胜览》两幅长卷拉开了“城市生活”的帷幕;一旁来自清朝的一品文官夏季官服青色纳纱云鹤纹补单褂与江户城镇女性所穿和服分染麻质水边风景鹤纹单衣相对应; 《近代职业大全(浮世绘版)》描绘了烟袋店、烟草店,还有路过店铺门前的耍猴人等,这些形象可以和《老北京三百六十行画册》里相应的图像进行对比。展期横跨七夕和中秋节,因此在节日部分,展览着重比较了两国关于七夕和中秋的习俗,在一轮明月两侧分别摆放了中日两国的中秋赏月图。如此,观众可以更直观更深入地对比同一历史节点、同一场景下两座城市的特点和风情、共性与特性,从而深化对自身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认知。
  “同样是过中秋节,但是两国在节日习俗当中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比如,中国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国在这一天会赏月吃月饼,而日本赏月是在八月十五日和九月十三日这两天,而且他们吃的是小点心、小年糕;还有七夕节,中国有乞巧的习俗,是女性进行织绣比赛之类的活动,但是日本会把祝福语和吉祥祈愿的心愿写在彩纸上,拴在小竹竿上。 ”张靓介绍。 
  此外,在展览上还能看到来自日本的算盘、围棋,以及取自中国传说及神话人物造型的印盒等物品。东京都江户东京博物馆馆长藤森照信表示,日本和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即便在江户时代日本已经开始闭关锁国,文化交流也未曾停滞过。张靓认为:“两座城市的共性有一部分正是中日文化的相互影响。中日两国作为邻国来说,交往的历史非常悠久,文化方面的相互影响是一直以来都有的。这也是我们做这个展览希望传达给观众的内容。”  
QQ截图20191218095852.png
VOL.2/2019
QQ截图20191218093517.png
VOL.1/2019
1.png
VOL.4/2018
1.png
VOL.3/2018
VOL.2/2018
VOL.2/2018
1.png
VOL.1/2018
VOL.4/2017
VOL.4/2017
VOL.3/2017
VOL.3/2017
VOL.2/2017
VOL.2/2017
VOL.1/2017
VOL.1/2017
VOL.1/2014
VOL.1/2014
2013_4
VOL.4/2013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