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没有边界的
艺术交流 VOL.04/2017|王森正

   

艺术是没有边界的  

——中乌当代美术共赴“第聂伯之会” 

梦 (陶瓷) 弗拉基米尔·奥德列谢夫斯基

晚霞 (油画)瓦西里·别列瓦利斯基

第聂伯一瞥(油画) 陈晔

第聂伯回望(油画)王颖生

老火车站(油画)张路江

  博大的第聂伯河,雄伟的普明格教堂,朦胧的利沃夫,耀眼的喀尔巴阡山,神秘的洞窟修道院,宁静的丝绸古道,破旧的老火车站,生机盎然的小城……一处处乌克兰独特的风景被定格在一幅幅画作中,仿佛向观者讲述着乌克兰悠久灿烂的历史,让人驻足久久不肯离去。

  11月10日至30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乌克兰国立美术与建筑学院、北京市总工会、中国电力传媒集团联合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太庙艺术馆承办的“第聂伯之会——中乌当代美术展”在太庙艺术馆展出。本次展览共展出由乌克兰23位艺术家创作的70余件(组)作品和中国24位艺术家创作的100余件作品。这些作品是在8月中央美术学院组织的写生团和乌克兰利沃夫、喀尔巴阡山、基辅三地的艺术家共同在乌克兰游历、交流、探讨之后,最终创作出来的。两国画家通过油画、水彩、版画、速写、纸本水墨、色彩胶版等种种绘画形式,呈现出各自眼中乌克兰唯美的风土人情。

  两种视角碰撞,共画乌克兰风情 

  “每个伟大的民族都依傍着一条伟大的母亲河,中国有黄河,乌克兰有第聂伯河,它们都孕育了古老而灿烂的文化。在本次创作活动中,中国和乌克兰的画家们聚集到一起,通过各自的视角描绘乌克兰面貌,也是两种文化合流的表现。 ”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说。

  写生期间,中国的艺术家分别走访了利沃夫、喀尔巴阡山、基辅三地,并邀请当地美术家共同交流,不但与之增进友谊,也使得两种绘画思路得到碰撞,擦出了奇妙的艺术火花。对于中国的画家来说,乌克兰是陌生的,而作为著名的文化遗产城市,利沃夫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其密集的古典建筑群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当中国的审美品格和乌克兰的古典气质相遇,《晨曦中的利沃夫》《利沃夫市政广场》《老火车站》等作品便弥漫着一种别致的审美情调,在写实中蕴含着虚化的趋向。作为“客人”,中国的画家多用新奇的视角来看乌克兰,《喀尔巴阡山下的农舍》《洞窟修道院》等作品充满着浓浓的神秘感,其线条和用色都大胆、清奇,像一个个童话故事一般。而《第聂伯之光》《望见第聂伯》等描绘第聂伯河的作品又无比宁静安详,仿佛代表了中国画家对乌克兰母亲河的敬重。相较之下,乌克兰画家笔下的家乡则更多了一份熟悉感。他们更多把关注点投射到小的角落,以小见大,无论是《灰色的小屋》《晚霞》,还是《冬季交响乐》《哥萨克》,都在一景一象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两种视角的交织、交流,共同谱写了本次展览中多变而又统一的乌克兰风情。

  除了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象,古代丝绸之路留下的中乌文化交流故事和今日乌克兰的艺术教育、艺术发展都成为两国艺术家畅谈的话题,通过这些实在的交谈,两国的画家增进了感情,也进一步影响着作品的创作。

   文艺谱写“一带一路”新篇章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央美术学院于2015年设立了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与“丝路”沿线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中心的一个持续性项目为“相约丝绸之路系列展览”,每年邀约一个国家的国家级美术教育机构或者艺术机构共同开展两国艺术家之间的交流,采取联合写生与合作办展的方式进行。

  4月,在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的支持下,中央美术学院策划组织了“丝路新象”艺术展,成为中乌建交25周年活动的重要项目,受到乌克兰观众的好评。同时,中央美术学院与乌克兰国立美术与建筑学院签订了互为友好合作学校的协议,共同促进两国之间的美术交流。本次展览就是此系列的重要展览之一。正如范迪安所说:“在‘一带一路’的政策下,通过文艺的力量,推动中国和乌克兰在文化上的合作,从而促进两国关系更近一步,是我们一直坚持要做的事。两国的艺术家们不仅在创作上相互学习,也在美术教育、美术理念、美术研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文化的交流是精神世界的交流,与物质上的合作有着不同的面貌,也有着自身明显的优势。“一带一路”进行到今天,应该重视文化上与沿线国家的更深层次的合作。“我们将此次中乌当代美术展设立在拥有600年历史的太庙,是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在强调文化交流的今天,紧随‘一带一路’的步伐,让两国艺术家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期望。”中国电力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顾平表示。

  “艺术是没有边界的,本次两国艺术家之间的写生交流和其作品的展出,都向中国展示了乌克兰的风土人情,这是我们一直期待的,也希望以后我们在文化上、艺术上能进行更深一步的合作和交流。”乌克兰文化部第一副部长法缅科·斯维特连娜说。

QQ截图20191218095852.png
VOL.2/2019
QQ截图20191218093517.png
VOL.1/2019
1.png
VOL.4/2018
1.png
VOL.3/2018
VOL.2/2018
VOL.2/2018
1.png
VOL.1/2018
VOL.4/2017
VOL.4/2017
VOL.3/2017
VOL.3/2017
VOL.2/2017
VOL.2/2017
VOL.1/2017
VOL.1/2017
VOL.1/2014
VOL.1/2014
2013_4
VOL.4/2013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